谢清果、王皓然在《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5期撰文提出:将“中国”作为本土文明传播的代表性观念,可以阐释中华文明在创造认同、实现传承、构建秩序的历史过程中走出的原生路径。传统语境下的“中国”,有别于以民族国家为核心的现代政治认同,它强调一种可沟通、可持续的文化主体性。由此带来的一种特别影响是,处在华夏文化辐射范围内的其他周边民族,也常不自觉地将“中国”这一身份表征代入到自身的文化实践中去。它们不单以“中国”自称,更将“中国”视为思考自我及世界的观念工具。以这一文化现象为切入点,尝试提出周边文明如何基于在地化的阐释,使得“中国”这一身份意识在各自建构文化主体性的过程中发挥不同功能和作用,由此洞察作为传播观念的“中国”在形成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历史功效以及它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