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至6日,由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全球秩序变迁与中美关系”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勺园举行。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陈郭华,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姜国华分别在会议开幕式致辞,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社会科学部副部长兼智库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栋作专题汇报。
陈郭华指出,教育部启动建设首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旨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全球学术前沿,创新高校科研组织模式,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为参与全球科技创新和人文交流做好人才和智力储备,着力提升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支撑力与贡献度。他充分肯定了全球秩序变迁与中美关系研究创新团队的阶段性成果,围绕创新团队建设和深化研究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强化思想引领,坚持正确方向强导向;二是强化战略服务,围绕“国之大者”出良策;三是强化范式创新,加强交叉融合增合力;四是强化育人育才,着眼未来储备建队伍。陈郭华表示,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会一如既往地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和创新团队发展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支持,他希望北大进一步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和团队的支持力度,为全国高校提供更好示范,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姜国华表示,北京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排头兵”,肩负着在时代激流中创新理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使命。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秩序深刻重塑,中美关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深刻理解其内在逻辑、变化动力机制以及潜在风险,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与学术使命。全球秩序变迁与中美关系研究创新团队立足中美关系研究的学术前沿,积极服务党和国家战略,搭建了以资深权威学者、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要成员的核心研究团队,应用多学科方法,开展有组织科研,引领知识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姜国华对创新团队提出三点希望:一是深耕中国实践,勇攀理论高峰,争取产出标识性自主知识成果;二是强化有组织协同,深化学科交叉融合,打造范式创新的科研引擎;三是提升资政能效,拓展传播影响,切实服务国家战略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王栋介绍创新团队实现了跨学科交叉融合,围绕历史、经济、军事、科技、法律、美国内政、气候与公共卫生七个子领域展开研究。在对创新团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作汇报后,王栋表示,创新团队将认真落实教育部及学校的指导意见,以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实现高水平学术创新为目标,力争通过系统性、原创性的科研探索,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智慧力量。
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初晓波主持,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外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郑州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40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在接下来的一天半研讨会中,与会嘉宾围绕“全球秩序变迁与中美关系”这一主题,聚焦“全球秩序与世界格局变化”“大国竞争与中美俄战略三角”“美国外交战略演变:历史与现实的视角”“中美经贸与非传统议题”“中美战略竞争视角下的区域国别研究”“中美关系的军事安全维度”以及“中美科技与法律博弈”七个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研讨,并取得重要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