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党建对乡村治理的引领性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7月5日,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研讨会暨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在湖北省襄樊市举行。与会学者探讨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菲提出,党建引领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通过政治引领、组织保障、资源整合和价值重塑,形成凝聚文化共识的核心动力、打造文化治理的体系支撑。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教授唐皇凤表示,中国式基层治理以村组党建工作为重点,积极探索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将党小组建在村民组上,推行“村民组+党小组”的基层党建模式,下沉基层党建重心,延伸党建服务触角;为基层党组织嵌入村民自治组织提供有效途径,形成党社双向互动的治理图景,并以服务为引领,有效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作用。

“党建引领是一项具有很强现实指向性的政治话语和研究议题,只有置于新时期基层治理面临的新情势、新需求及其所呈现的新样态和新趋向,才能更深入有效地把握其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海金表示,顺应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改革,探索推动多方主体协同共治并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实现机制,重构乡村治理共同体、强化党建对乡村治理的引领性和统合性。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黎海波表示,以党建引领为“核”、不同治理主体共同参与为“元”的“一核多元”治理结构,既能够将党建引领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又能够将社会中分散、闲置以及未被引起重视和充分发挥作用的社会治理资源加以整合。

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梁伟军表示,进入新时代,社会转型加速推进,市场力量的壮大和社会组织的发展,使经济社会领域的权力格局发生演变,迫切需要塑造“政府—市场—社会—群众”多元力量协同共治的组织化治理格局。

湖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兴军表示,新时代要实现乡村治理共同体的重建,需要重构关系网络,以组织再造优化乡村治理结构;重建互惠规范,激活乡村多元主体参与的动能;重塑社会信任,培育乡村治理的公共精神与共情文化,通过社会资本再造驱动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会议由武汉科技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4号新长安广场B座90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