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6日,“裂变时期的学术与文学:晚清民国中国古典诗学研讨会”在安徽芜湖召开。与会代表围绕“晚清民国中国古典诗(词)学史研究”“晚清民国经典作品、重要作家、重要文学观念的再思考”“晚清民国社会与中国古典诗(词)学研究的拓展”“晚清民国时期域外中国古典诗(词)学研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开幕式由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项念东主持,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曾黎明、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胡传志、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马大勇致开幕辞。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罗时进、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教授严志雄、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水云等8位学者先后作大会主题发言。他们对近代文学基本观念、“铸魂学社”重铸“大侠魂”的诗学表达、柳亚子在“诗界革命”中的活动与意义、晚清民国的郡邑词选、邱菽园星洲诗的地方意识、况周颐“智者之词”的词学意义等都展开了报告。
“裂变时期的学术与文学:晚清民国中国古典诗学学术研讨会”参会者合影。安徽师范大学/供图
小组发言阶段,学者们就晚清民国中国古典诗学的方法、路径、创作成就与特征,晚清民国中国古典诗学史、词学史,晚清民国的诗社、词社及与民国政治、社会之关系,以及晚清民国中国古典诗学词学“现代化”与“现代性等议题,或从宏观着眼,或从微观与个案入手,提出了他们对晚清民国大变局时期中国古典诗学广泛而细致的观察和思考。
浙江大学文学院研究员周游作大会总结。他认为本次会议论文有“深入文本,聚焦文学本身”“视野宏阔,角度丰富”“敢于质疑,思辨性强”等优点,同时,他也提出晚清民国中国古典诗学研究未来要注意的一个方向,即不仅要讨论大变局中观念、学术的“变”,也要去触碰这一时期文化的“古层”,揭示“永恒”的东西。闭幕式由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教授傅宇斌主持。
与会学者表示,本次会议是国内第一次以晚清民国中国古典诗学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聚集了相关研究的主要学者,讨论的话题丰富,多具有张力,显示了晚清民国中国古典诗学研究的蓬勃生机。
此次会议由安徽师范大学傅宇斌、吉林大学马大勇、中国社会科学院潘静如三位学者发起,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文学院,中国韵文学会主办,海内外30多所高校60余名学者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