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小将、林媛媚在《中州学刊》2025年第4期撰文指出:社会工作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二者一般处于对立平衡状态。目前人们在运用数字技术赋能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强调科学主义范式的倾向,导致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技术异化,即技术从工具转变为反制人的武器,偏离了社会工作以人为中心的初衷与立场。通过分析数字社会工作中的技术异化可以发现,对服务对象的权力监控、总体性判断的去专业化及数字化审查抽离情境引发的偏误等,共同消解了作为服务提供者和享有者的"人"的主体地位,具体表现为: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被数字简化,人的真实需求被数字化标准遮蔽,人与人的信任关系被数字信任取代等。对此,未来社会工作的发展应明确数字技术作为工具的辅助性地位,重申社会工作的人文立场和使命,坚持“适宜数字化”的原则并为“人”的发展留下空间,建立数字技术评价机制,在数字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寻求平衡,积极拓展迈向后现代的社会工作艺术实践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