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霖,女,博士后,郑州大学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系河南省百名优秀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优工程”)、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是河南省高校经济与贸易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际金融管理》的负责人、河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全英)的主持人。
长期从事交叉学科的综合研究,对区域经济学、区域金融学、金融地理学等学科均有较长期的关注与探索。较早地提出了金融排斥的城乡二元论,围绕城乡二元化、城乡协调、城乡统筹和城乡融合研究深耕二十多年。学术研究基于金融排斥或包容(普惠金融)展开,对城乡金融二元性进行探索,继而对城乡协调、区域协调、城乡金融地域系统、城乡融合等展开深度探析,运用主流学科和金融地理学等边缘交叉学科的研究理念和方法对交叉课题展开拓展研究。
主持“虚拟集聚背景下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包容体系重构研究”(编号:20BJY117)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以及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省社科规划一般与青年项目、省政府招标决策项目、省软科学项目、郑州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发展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项目30余项。独著或者第一作者发表中英文文章90余篇,文章和专著多次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被其他学者转发和引述,2024年获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5%,代表性文章有《我国金融排斥的城乡二元性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2期)、《我国虚拟集聚水平测度、空间差异与收敛性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7期〕、《虚拟集聚视域下中国农村金融包容的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因素》(《地理科学》2024年第6期)等。
出版《我国中部地区协调发展的金融地理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等学术独著五本,其中一部获得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一部获省社会科学文库全额资助。作为独立完成人或主持人,先后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奖及学术著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另获河南省经济成果奖、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成果奖、河南省社科联社科优秀成果奖等不同类型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20余项。
(本文原载于《西部学刊》2025年第11期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