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时间:2025年9月13日
会议地点: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思想史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会议简介: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不仅在技术领域引发了广泛变革,更是深刻介入我们的生活世界及周遭环境,重塑着我们的生存处境。身处这一全新的历史节点和位置,为我们理解媒介衍变及其引致的文明史带来了新的基点和视野。如何从媒介视野认识和把握人工智能时代及其未来方向,人工智能时代对于媒介史(学)究竟有何意味?媒介考古学以福柯式的考古学为显著特点,着重强调媒介演化过程中的物质性、外部性以及断裂性特征。它犹如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着媒介衍变的历史肌理和多元面相。因而,媒介考古学式的解答或许对于认识上述问题会有一定的裨益和启发。
诚如麦克卢汉所言,新的媒介往往脱胎于传统媒介,是在传统媒介的基础上不断演化和发展而来。因此,当我们回溯媒介历史的长河时,总能在过往的媒介形态中探寻到新媒介的起源与发展脉络。人工智能作为当今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技术领域,其构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与人类早前的诸多技术有着深厚的渊源。这种关联是多维度、深层次的,不仅仅体现在思想观念层面的相似性,更体现在技术操作、存储以及传输等实际应用方面的紧密联系。例如,早期的计算技术为人工智能的算法发展提供了基础框架,而传统的数据存储和传输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路径。
近年来,包括哲学、艺术、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和新闻传播学在内的不同学科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尤其在人工智能的算法、界面、数据、时间、本体论、身体甚至宇宙论等关键问题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收获了颇具价值的成果,为我们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与媒介历史的关系打下了基础。为了进一步推动此领域的深入开展,我们在首届媒介考古工作坊的基础上,在同济大学举办以“人工智能时代的媒介考古研究”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媒介考古工作坊 。此次会议将邀请学界精英、业界翘楚以及各方有识之士,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媒介考古学的前沿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有望为此领域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开启一段更加精彩的学术之旅。
会议议题:
中国式媒介考古研究
媒介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创新
视听领域的媒介考古研究
媒介物质性、媒介记忆与存储
数符、计算与算法考古
媒介本体论研究
时间与媒介考古研究
空间与媒介考古研究
文化技艺与媒介考古
其他与人工智能时代媒介考古研究相关的议题
具体内容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