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波、周一航、周浪在《中国青年研究 》2025年第4期撰文指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主动延迟就业的“慢就业”现象引起了各方关注。文章依据时间社会学的视角对“慢就业”的问题化机制进行了考察。在既定的社会时间结构中,就业关联了个体生命历程规定的“时宜”、家庭生命周期顺承的“时期”、学校就业工作安排的“时段”、社会稳定发展要求的“时局”。“慢就业”被问题化的机制,在于时间脱嵌下的去同步化,诱发了家庭、学校、就业市场层面的多重困境,由此带来干预模式的“加速策略”。而部分毕业生主体视角下时间权力的回归及对时间意义的重构则解构了既定的时间安排,短期内的“慢就业”更多地被视为高质量就业需求下的自我沉淀,是以时间换取发展空间的策略。为此,从政策层面应当建立包容、多元的制度安排,其核心目标应当着力于为处于“慢就业”状态中的毕业生提供更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