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心理学发展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4月9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心承文脉·启智未来”首届中国文化心理学高峰论坛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院成立大会在浙江省桐乡市举行。

会议提出,心理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始终发挥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繁荣进步的重大作用。文化心理学作为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已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中国文化心理学的发展须从中国文化的视角出发,研究心理现象、心理行为及其背后的文化逻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并特别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我国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进步吹响了奋进号角。我们要在心理健康领域不断探索中国特色和提供中国方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好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事业,要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立足中国实际,面向世界前沿,深入开展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在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副主任王钢看来,中华文化为当代心理学发展提供了东方智慧,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构建具有东方文明和中华文化特色的心理健康实践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不断发挥学科优势,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智库建设、国际传播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政策研究、技术创新、社会服务中贡献更多力量。要形成合力,保障各项研究工作的顺畅进行和转化应用,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服务贡献更多智慧。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苏彦捷表示,“AI+HI(人工智能+人类智能)”教学科研体系强调了技术与人文的有机统一、双向赋能,这与心理学兼具人文精神和自然主义的研究取向相得益彰,为中国心理学的自主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和实践启示。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候任会长王俊秀提出,中国心理学要积极汲取传统文化智慧,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积极应对AI时代的挑战,推动中国心理学的理论创新,为服务国家与社会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881475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吉祥路168号豪盛时代华城4号楼15A02

邮编:710065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