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研究
藏传佛教高僧大德的抗日活动及其影响述论(蔡家悦/001)
西部研究
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连队“两委”建设问题调查分析(何亚丽/005)
四川地区老年人数字素养现状、问题及对策(刘晓琳、谭天林、付婷婷、李淼晶/009)
昆仑文化的生死观(李佳彦/014)
政治
习近平系列回信研究的态势、热点与展望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韩宗丽/018)
论毛泽东人性观的嬗变及其影响(陈思、周如冰/022)
《法兰西内战》中的民主思想探析(田美琳/026)
美国国会涉疆提案研究(杨皓然/030)
哲学
劳动价值论对弱人工智能时代“劳动创造价值”的诠释(李家诺/03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社会观探赜(张瑞/038)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基础、内容和超越(王童/042)
卢卡奇视角下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思想关系刍议(付佳琪/046)
马克思关于历史现象学阐释研究
——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李媛/050)
经济
董秘背景与投资者情绪
——来自风险投资的证据(张鹤馨、刘俊萍、杨少明/054)
社会临场感对公益助农直播购买意愿的影响
——基于准社会关系的中介作用(宋谦、郑智磊/06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互联网+农产品”销售问题研究
——以对长治市的调研为例(杨文歆/065)
法律
轴辐型算法默示共谋的反垄断规制(李浩廷/069)
厦门市国土空间信息管理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实践与探索
——以《厦门经济特区国土空间信息管理若干规定》为例(陈彪/073)
对游戏玩法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谢芬/077)
教育
“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其引导策略
——以北京邮电大学为例(张文雅、李欣桐/081)
“吗喽文学”兴起缘由及其发展流变探析(王嘉露/088)
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研究现状与热点探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柯国凤/093)
艺术类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就业焦虑的关系:积极心理品质的中介作用
——以对云南省某艺术类高校的调查为例(刘照、辛玮、李亚楠/097)
新时代大学生国防素养培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探析(孟雨萱/101)
大学新生学校归属感与抑郁情绪关系:认知融合和经验性回避的链式中介作用
——以对北京市某理工类大学新生的调研为例(赵鑫、王宇琦/106)
网络欺凌中旁观者的内涵、影响因素和转化策略(李伟、秦林姿/113)
文艺与文化
具有共性的东亚地区鹿崇拜分析
——以《抓罗妈妈》为核心文本解读为例(温靖岚/117)
中韩孝道故事比较研究
——以《董永传说》和《孝女知恩》为例(孙鸣阳、朴明/122)
生命经验、功能探索与诗意审美
——“格里尔逊式”纪录片再探(王正浩/127)
对食物的冥想
——从史蒂文斯的诗作看食物的美学属性(袁心兰/131)
物哀美学视域下的《花束般的恋爱》(杜抒珂/135)
历史
论虚靖先生张继先的心学思想(罗茜允/139)
十九世纪伦敦社会治安问题及治理对策(李当然/143)
传播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规制与实践导航(朱清河、李嘉欣/147)
拓展与深耕人物报道的身份类型、行为图式和精神世界
——以央视《三农群英汇》栏目的相关报道为例(陈航行、张梦凡/154)
是网际网还是圈层网?
——兼论网络传播的“圈层”性与公平性(李玥轩/158)
社会、语言
互惠共生视角下“和美乡村”互助养老服务提升路径研究
——以浙西X镇为例(叶菡/163)
李昌银英译版《牡帕密帕》的译介模式分析(王娟、罗元梅、吴治华/169)
神州学人
学界翘楚王延隆(封二)
学术中坚成欣欣(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