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康在《社会发展研究》2024年第3期撰文指出:网络社会治理必然兼容线上与线下两种空间场域的治理。如何根据网络社会的特有属性与新生现象,结合线上空间与线下空间的相关行为与治理传统,回应治理诉求、探索治理逻辑、创新治理工具,是当下与今后网络社会治理研究的基本主线。中国作为拥有全球最大数字市场和最多网络用户的大国,已在多个方面走在网络社会治理的前列,从而也具备了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社会治理学说的实践条件。首先,从理论视角上,社会学的网络社会治理观,应致力于在“法治模式”等视角之外,提出一种彰显社会主体性、体现“民生关怀”特征的社会治理模式;其次,在行动方案上,应以“主动参与者”而非“旁观批判者”的视角观察和理解人类社会的网络化趋势,以更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新兴技术及其治理挑战;最后,在终极目标上,社会学的网络社会治理观应致力于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本身,立足于社会转型的宏大历史变迁视角,更全面地探索治理机制的阶段性转型及其未来趋势,而非仅仅局限于健全网络空间治理体系这一阶段性和领域化的治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