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玲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撰文指出:中国有悠久的“心治文化”传统,主要体现在心安得治、得民心得天下、以心化育、天通地久等,并以其传承性、发展性、超越性、实践性、智慧性为特长。近现代以来,中国“心治文化”强化了“心力”作用,为“知行合一”赋能、不忘初心、确立“民心”本位、讲求“同心同德”,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和现实相结合,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当前,我国基层治理在“心治文化”上有所探索创新,这包括:治理主体的“心治”、治理内容的“文化聚心”、治理方式的“心通”等。为解决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应重塑新时代“心治文化”,以助推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这就需要辩证理解“天心”与“人心”,再造“知行合一”的新时代“心学”,全力强化“文化聚心”的特殊功能与地位,规范和确立“德心为上”的基层治理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