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超元在《西部学刊》2024年第23期撰文指出:以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译文和美国《国情咨文》为语料,采用批评话语分析视角,借助语料库工具对二者的国家形象建构话语策略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主题词分析并就其索引行搭配词进行研究发现,前者主要建构政府为民服务的形象,后者则刻画其民众权利保障者和人道主义者形象。共同高频主题词“we”的意义表达不同,前者主要塑造民众群外身份,后者主要表达民众群内身份,且共现情态动词使用也有差异。这种语言使用特点的差异是由社会历史语境决定的,简言之前者工作重点主要围绕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而后者关注的主要是其国内和涉外政策的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