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容南在《孔子研究》2024年第5期撰文指出:根据人口学的叙事,一个社会中的老年人口占比越大,抚养比越高,社会的老龄化程度就越高。为应对老龄化“危机”,西方社会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方案,该方案强调发掘老龄人口的生产力,缓解社会的福利危机。与西方社会的方案不同,东方儒家伦理提供了另一种积极老龄化的叙事,该理解不是聚焦于生产力,而是关注一个变老的社会如何帮助个人应对越来越长的生命周期,实现好的生活。儒家的“学”与“孝”是帮助我们实现积极老龄化的两种重要方式。在当今社会,“学”将转变为“终身学习”和“代际互助式学习”,“孝”应从“权威型的孝”转变为“情感型的孝”。人口老龄化与低生育率有关,生育率降低有复杂的社会原因。要解决低生育率引发的孝养困境,不仅要求传统儒家价值观的现代转型,还需要现代社会充分认识到家庭的价值,避免贪婪的工作对人生活(意义)空间的挤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