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河,1969年10月出生于河南叶县,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伟长学者(二级)、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国家级重大项目“百年来党管媒体的实践与经验研究”首席专家、上海市地方高校创新团支持项目“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话语体系创新与和谐社会构建”负责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特支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候选人,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新闻传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研究员,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新华通讯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员。
1987年平顶山师范学校(叶县班)毕业后,被分配家乡中学任教。后经过全国自学考试获得河南大学英语专业专科毕业证书及郑州大学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与学士学位。期间任叶县保安镇初级中学数学等课程教师、校团委书记、政教主任(1987—1994年),平顶山市电焊条厂办公室主任(1994—1996年),平顶山市医药公司宣传干事及办公室副主任、主任(1996—2000年)。2000年考取兰州大学传播学研究生,毕业后从教于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3—2007年),任讲师。2004考取武汉大学新闻学博士,毕业后被陕西师范大学引进聘为副教授,入职该校新闻传播学院,任研究生导师。2012年被陕西师范大学任命为校社科处副处长,2013年被聘为教授。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6年创办校级研究平台——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研究中心并被校方任命为首届中心主任(2007—2019年)。2020年7月被上海大学以高层次人才引进,从事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中国特色新闻传播方向教研工作至今。
长期致力于中国特色新闻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比较新闻学、跨文化传播、媒体与社会、媒介文化等诸领域研究,尤其在中国特色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方面精研不辍。先后围绕“典型报道”“群众办报”“政治家办报”“党管媒体”“跨文化传播”等申请获批国家与省部级人文社科等各类项目共12项,出版《典型报道:理论、应用与反思》等6本学术专著,先后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新闻大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180余篇(包括CSSCI期刊论文90余篇),多篇论著被《新华文摘》等转载或摘录。《“群众办报”的逻辑起点与未来归宿》《媒介“社会责任”的解构与重构》《典型报道:理论、应用与反思》等研究成果先后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与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5项。
(本文原载于《西部学刊》2025年第1期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