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从长安到罗马—汉代铜镜与丝绸之路

主讲人:

谈晟广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策展人,学术部负责人

主讲人简介:

谈晟广,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策展人,学术部负责人。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师从旅美著名中国艺术史和文化史学者方闻教授,曾供职于江苏省国画院、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曾任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系研究员。致力于中国古代书画、中国艺术史和东西文明交流史等方向的研究,在《文艺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有多本著作由中华书局、上海书画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所编方闻《中国艺术史九讲》获2016年“中国好书”奖。先后策划“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万物毕照:中国古代铜镜文化与艺术”“水木湛清华:中国绘画里的自然”“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异彩纷呈: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跨越两国的审美:日本与中国汉唐时期文化交流”“攻金之工:亚欧大陆早期金属艺术与文明互鉴”“礼运东方:山东古代文明精粹”“抟埴之工: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小国巨制:西周早期噩侯四器“”现代的回望:非洲艺术展“等系列重要展览,并组织相关学术研讨会和系列学术讲座。

内容摘要:

 我国古代的金工,用青铜铸造镜子,大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记载:"金有六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这里的“鉴”即铜镜,“燧”指的是“阳燧”,即凹面镜,“齐”字通“剂”。

到汉代,铜镜已经风行全国,成为女性的生活日常必需品。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著童蒙教材《急就篇》中有“镜夜梳比各异工”之句,表明铜镜与妆奁已经成为彼时家居日用。

家喻户晓的汉乐府长篇叙事诗《木兰辞》,在结尾猫述木兰换上女装后“当窗理云鼍,对镜贴花黄”,铜镜在诗中是表现木兰女性特质的典型意象。晋六朝以来,妇女皆有佩镜子的风气,至唐代女子嫁妆中镜子则成了必需品。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所定义的 “丝绸之路”,被认为始于汉武帝时张骞对西域的凿空,这实际是起源时代更早的横跨亚欧大陆的道路网络,丝绸也仅仅是多种贸易物资当中的一类。

鲜为人知的是,至少从战国开始,中国铜镜因其制作精良而作为重要物资源源不断向外输出。 

郑州图书馆特别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策展人、学术部负责人谈晟广先生,精彩解读由铜镜照见的亚欧大陆早期物资流动与文明交流,呈现“一带一路”倡议充分的史实依据。  

主办单位:

郑州图书馆

承办单位:

河南象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讲座时间和地点:

线下:2025/01/04  15:00-  郑州图书馆一楼报告厅

线上:2025/01/04  15:00-  扫码观看直播

信息来源:郑州图书馆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881475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吉祥路168号豪盛时代华城4号楼15A02

邮编:710065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