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
李 巍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讲人简介:
李巍,1982 年生,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儒家古典学专委会秘书长、金岳霖冯契专委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冯友兰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哲学中国》执行副主编,先后入选省市和国家人才计划。近年来,侧重从概念修辞与论证策略的角度发掘古典中国思想中内隐性的认知结构,已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专业刊物发表相关成果,并主持国社科重点、后期、重大子课题多项。与此同时,致力探索人工智能在中国哲学专业研究中的应用途径,已开发并初步部署了“齐物智算·中国哲学深度学习模型群”,这是 AI 语言模型在中国哲学领域的首次落地。
评议人:
翟锦程 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
内容摘要:
人们参照传统逻辑的种属理论,把类概念的确立视为中国古代逻辑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但回到早期中国的思想文本,并辅以 AI 建模的预处理,有理由认为类在中国思想中不是作为对象概念的逻辑种属,而是作为关系概念的特征相似。种属来自划分,因此在亚里士多德逻辑中,种属理论也被描述为划分的理论,并服务于定义式的谓述。但在中国古代,代表相似关系的类则并非来自种属划分,而是来自特征拣选;其功用也不是下定义和做谓述,而是跨场合类比,目标则是以类比确保跨场合的行动的一致性。因此对中国古人来说,类概念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指导行动的方面。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讲座时间和地点:
2024/12/27 19:00-21:00 线上直播
信息来源:武汉大学哲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