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韦宁在《西部学刊》2024年第24期撰文指出:河西走廊被视为佛教进入中国的门户。早在西汉末期,佛教就在敦煌地区出现,到了唐中叶之前,佛教通过河西走廊传播至中原地区,并在此期间实现了中国化。唐中叶以后,河西走廊被纳入吐蕃版图,佛教信仰逐渐转变为以藏传佛教为主导。元代,萨迦派和噶举派在河西走廊盛行,而明清时期,随着格鲁派的兴起和发展,河西走廊成为藏传佛教传播的重要区域。可见,河西走廊佛教信仰的变化与当地的人口结构和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汉族居民占多数时,汉传佛教得到较快发展;而在少数民族比例增加的情况下,藏传佛教则成为主要信仰。敦煌作为连接西域的枢纽,是佛教进入中国后的第一个重要站点,而武威和张掖则成为藏传佛教传播的重要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