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
刘庆柱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休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主讲人简介:
刘庆柱,中国社会科学院荣休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国际)亚洲史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人类学会授予“人类学终身成就奖”。研究领域主要为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学、古代帝王陵墓考古学和汉唐考古学,先后参加并主持秦都咸阳遗址、西汉十一陵、关中唐十八陵、秦汉栎阳城遗址、西汉杜陵陵园遗址、汉长安城遗址、秦阿房宫遗址等考古勘探、发掘、研究;参与“丝绸之路起点——长安与天山廊道”、“大运河”申遗考察、评审工作;发表论文三百多篇,已出版专著二十多部。《汉长安城未央宫》《汉杜陵陵园遗址》《中国考古学·秦汉卷》《中国蜀道》《汉长安城未央宫骨签》《不断裂的文明史》等专著分别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夏鼐考古学研究成果奖”“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中国政府出版奖”。其中多部著作译成英文、法文、日文、韩文在国外出版。
主持人:
陈时龙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内容摘要:
考古学的“文明”研究对象是“国家文化”的物化载体时空变化研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史”之物化载体研究,究明二者区别是“国家史”(即“文明史”)研究的重大原则。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承办单位:
考古学理论研究室
公共考古中心
考古大数据资料中心
讲座时间和地点:
线下:2024/12/25 15:00-17:00 中国历史研究院西裙楼一层琼山厅
线上:2024/12/25 15:00-17:00 腾讯会议号 275-337-533
信息来源:中国社科院考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