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易、朱惠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4年第3期撰文指出: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是数字技术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的深度融通。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五年来,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显著成效。数字技术赋能贯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始终,存在着三个关键点需要重点把握和突破:教学场景的数智化打造、教学内容的个性化供给、教学评价的科学化建构。在总结成效、把握关键的同时,也要警惕技术应用的潜在风险,即“算法失当”削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引领功能、“技术失衡”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关系异化、“数据失范”威胁高校师生的数据隐私和安全。为有效规避风险,加速推进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必须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前提认知、培育师生数字素养、强化技术运行规范、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