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
廖筱纹(Lew Siew Boon) 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主讲人简介:
廖筱纹,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现任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理教授,兼国际学术交流处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与民间文化、新马华人历史,出版专著有《金山作客——吉兰丹水月宫及其观音信仰》及《中国与东南亚客家:跨域考察纪行与论述》(第二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博士论文获2024年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博士论文奖。
主持人:
徐冠勉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与谈人:
谢侃侃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内容摘要:
税收承包制(Revenue Farming)在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早已经普遍实施。在东南亚,最早是由荷兰东印度公司带入爪哇的巴达维亚。作为荷兰人在东南亚的竞争对手,英国人于1786年占领位于马六甲海峡的槟榔屿后不久,也实施饷码制度,从各种专卖招承赚取税收。英属槟榔屿在1807年开始招承鸦片、酒、亚答、木材、猪、盐、酥油和猪油等项目的专卖。税收承包制度从海峡殖民地延续到了柔佛。柔佛的税收承包一共有五项,即鸦片、酒、典当、赌博及宰猪,这五项也被称为“五码”。饷码承包的收入是柔佛椒蜜收成以外的另一项重点收入,为柔佛提供维持与发展的资金来源。这套英殖民政府在新加坡实施的制度,被天猛公依布拉欣完整吸收,他在1844年开港柔佛时,将其落实到椒蜜种植业的系统里,后来新、柔两地政府也将烟酒码一起联合承包给华商。本讲座以柔佛港主制度下两地的饷码制度,论烟酒码承包的两个重要角色——华商及华工,所撑起的另一重要经济结构。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讲座时间和地点:
2024/12/20 15:00-17:00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8室
信息来源:季风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