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翘楚杨扬
来源:西部学刊

杨扬,男,1963年生于浙江临平。1981—1985年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读本科;1985—1988年在华东师大中文系随黄世瑜教授攻读文艺学硕士。1988—199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文艺系任教;1990—1993年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随钱谷融先生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1993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5年晋升副教授;在《上海文化》1995年第5期发表论文《商务印书馆与20年代新文学中心的南移》,在国内现代文学研究中较早注意到出版与文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明确提出商务印书馆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价值。2000年晋升教授;出版专著《商务印书馆:民间出版业的兴衰》。2001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2003—2004年荣获上海市曙光学者;2005—2006年为哈佛燕京访问学者,在哈佛大学访学一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0年获中国台湾大学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担任《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史料卷》主编。策划《中国当代作家研究资料丛书》,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编其中的《莫言研究资料》,在《文学报》发表与莫言对话。2013年当选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2016年担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晋升二级教授。2018年2月担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分管科研、学报、图书馆、创作中心等。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连续担任31届、32届和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评委会副主任。2022年在上海戏剧学院组织举办纪念李健吾逝世40周年学术研讨会;后组织出版《李健吾研究资料集》,这是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李健吾研究资料集》,为此发表《李健吾与20世纪中国戏剧批评》,收入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戏文名师》一书。连任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2023年在《学术月刊》第9期发表《朱光潜与20世纪中国戏剧批评》,明确提出在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建构过程中,戏剧批评、评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从他的博士论文《悲剧心理学》到他晚年未完成之作《中国戏剧美学论纲》,戏剧审美贯穿了朱光潜美学思考的全过程。2023年暑期率队到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考察,与当地剧团交流,在《新民晚报·夜光杯》发表《在阿维尼翁观剧》,介绍疫情之后,阿维尼翁戏剧节的展演情况。2024年为纪念黄佐临先生逝世30周年,在《文汇报·笔会》发表《黄佐临与莎剧的戏曲改编》,关注在莎剧改编问题上黄佐临与一些莎士比亚研究专家之间的不同意见,高度肯定佐临的艺术探索。担任中国田汉研究会副会长。多次担任中国茅盾文学奖评委和鲁迅文学奖评委。

杨扬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批评,近些年在戏剧批评和话剧史研究方面也有收获。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一)他是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和中国田汉研究会副会长,负责学刊《茅盾研究》,组织筹备多场重要的学术研究会议,出版专著《早期茅盾文艺思想研究》。他是国内现代文学领域最早开展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研究的学者,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开辟了出版与文学关系研究的新领域。(二)他担任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负责上海市作协的文艺理论与批评工作;也是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成员。在当代作家作品以及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方面,有重要的成果,如2024年7月在上海组织专家对莫言的戏剧创作展开研讨,这是国内最早对莫言戏剧创作展开的学术研讨。在《文汇报·文艺百家》发表文章,评论莫言的戏剧创作。2005年与张未民、夏康达先生在《文艺争鸣》和《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策划开辟“新世纪文学”研讨栏目,这是国内文学批评和学术期刊第一次设栏目专门研讨“新世纪文学”。(三)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领域,杨扬教授在史料挖掘上有新的拓展。他最早在《文汇报》等重要媒体集中发表文章,介绍哈佛大学收藏的有关胡适、陈寅恪、吴宓、林语堂、梁实秋等人的未刊材料;在《扬子江评论》发表文章,介绍在台湾“国史馆”戴笠档案中所见到的有关行刺周作人的相关材料,这也是第一次披露周作人1939年遇刺事件与军统之间的联系,引发相关研究者的重视。

(文章作者:杨含章)

(本文原载于《西部学刊》2024年第24期封二)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881475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吉祥路168号豪盛时代华城4号楼15A02

邮编:710065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