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弘扬中国精神的内在理据、独特
价值与未来路向
 学术前沿

史宏波在《探索》2024年第6期撰文指出:仪式作为一种历史悠久、文化色彩浓厚、受众群体庞大的人类创造与实践活动,时常与传统的、封建的、民间的或是宗教的群体相联系,从而难免带有某种古朴、奇异乃至神秘的特质而成为学界研究的偏好。然而,仪式绝不专属于传统的、前现代的社会,现代政治生活的运行同样离不开仪式独特作用的发挥。回望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程,仪式被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于传播精神价值、塑造集体记忆、强化社会秩序,与弘扬中国精神之间形成了紧密相连、相互交织的关系。从历史维度来看,仪式是承载中国精神的重要载体;从理论维度来看,仪式是培育中国精神的物质力量;从现实维度来看,仪式是赓续中国精神的有效渠道。着眼当下,仪式在弘扬中国精神中展现了独特优势,其通过具象化中国精神的内涵、艺术化中国精神的表达、规范化中国精神的传承,层层深入地渗进人们的精神世界,为提振民族精神信仰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展望未来,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召唤下,运用仪式弘扬中国精神,需要立足作用机理,推动中国精神的可感性转化与表达、情境化共鸣与认同、规范性内化与外化;聚焦关键矛盾,处理好仪式的形式与内容、供给与需求、神圣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关系;加强实践探索,通过挖掘符号标识、策展仪式情境、运用数字媒介,让中国精神“厚起来”“活起来”“火起来”。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881475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吉祥路168号豪盛时代华城4号楼15A02

邮编:710065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