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在《学前教育研究 》2024年第11期撰文提出:“儿童能动性”是童年研究领域重塑儿童积极能动形象的核心概念和主导话语,现已成为社会科学研究和相关政策制定中的规范性术语。然而,由于对儿童能动性缺乏充分的理论化研究,致使其成为童年研究的概念陷阱及理论想象力的障碍。进入21世纪以来,后结构主义思潮和唯物主义转向引发了对儿童主体性的反思,受童年研究领域对儿童能动性概念的再审视以及对儿童经验和能力的现实观照等因素的影响,儿童能动性的研究也随之产生了研究视域的转向,并生成了独特的研究路径。具体表现为从单一概念界定到儿童能动性的重新理论化审视,从儿童能动性普遍存在的证实到其表现形式的微观考察,由“结构与能动”的争论转向儿童日常能动性展开关系过程的揭示,以及从对儿童能动者身份的构想到实现的可能性探究。儿童能动性视域转向的分析启发我们对儿童能动性的理解需要根植于当地的社会文化系统,将幼儿教育环境转化为支持儿童能动性的理想场所,在儿童研究中应进一步增进研究者的反身性意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