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义荣在《语言战略研究》2024年第6期撰文指出:利用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全国性、连续性调查数据,结合现有的关于农村社会语言的局部研究,可以对中国农村的社会形势和语言生活进行全面的研判。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在人口方面,农村人口比重已经低于城镇人口,农村人口数量仍在减少,且地区不平衡;在农业发展方面,农业产值与农业人员比重均已远低于第二、第三产业,农村劳动力由农业向其他产业转移,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促进了农村的社会分化,推动了传统农业的升级或新型农业的兴起;在农村社区方面,由于人口向城镇集中,社区重组频发,村、乡的数量急剧减少,镇的数量显著增加,农村社区由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形态向政府规划的社区形态转变。这一现代转型深刻影响着农村语言生活。一些原有的语言现象正在消失,如各地的传统农业词汇正被人们遗忘,某些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正陷入濒危,亟待抢救;一些新的语言现象正在发生,如少数民族社区的双语化倾向,汉语方言的自创性演变正在减弱,亟待关注;一些语言问题即将出现,如新生代农民语言能力的提升,乡镇重组对当地语言治理、语言服务提出的新要求,亟待规划。深入研究中国农村急遽变化的语言生活,不仅是中国社会语言学走向世界之所需,也是助力中国乡村振兴之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