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明在《学术月刊 》2024年第10期撰文认为:追溯中国简约治理的历史渊源与当代转型,可发现“治官的简约”和“治民的简约”两种形态:前者体现在州县官“一人政府”与官吏分途,后者体现在乡村社会非正式行政与“官民两便”。中华帝国的疆域面积及人口规模限制、儒法合一的意识形态、小农经济形态下的低税制、一统体制下中央集权的风险与家产官僚制组织特性的融合是影响简约治理形成的四个关键变量。简约治理能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治理效能,但这种半行政化、非正式的运作模式也为基层权力失序以及国家政权内卷化提供了便利。清末,伴随着国家政权建设的扩张,简约治理模式逐渐式微,但部分简约机制得以存留。在新的历史时期,以央地分权与“官民两便”为内核的传统简约治理与现代科层治理相互嵌合,这构成影响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