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和享受关系思想及其重要价值
 学术前沿

李淑梅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撰文指出:享乐的哲学可以追溯到古希腊,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将趋乐避苦作为人的自然本性。傅立叶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令人痛苦的劳动,提出了劳动将成为享乐活动的社会理想。施蒂纳和“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的享乐观带有抽象的道德色彩。亚当·斯密将不劳动、安逸理解为自由、享受。马克思反思批判了以往享乐的哲学以及劳动和享乐关系的观点,提出了劳动和享受由对立到同一历史变化的观点。他从劳动等级和非劳动等级的对立、劳动异化、劳动分工以及运用劳动二重性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等维度,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和享受的分离和对立,阐明了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劳动和享受同一的历史必然趋势和价值指向。在未来理想社会,将在公有制基础上实现个人的劳动自主和享有劳动产品。马克思劳动和享受关系思想强调了劳动享受的主体能动创造性;批判了脱离生产劳动从分配或消费上理解享受的错误观点;坚持了事实与价值的统一,指明了扬弃劳动和享受对立、实现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881475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吉祥路168号豪盛时代华城4号楼15A02

邮编:710065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