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祎在《西部学刊》2024年第22期撰文指出:1927年鲁迅短篇小说《故乡》正式走入日本,而后诞生了60余个日译本,通过对《故乡》的17位日本译者及其译本的历时性梳理与考察,结合经典化理论提出:佐藤春夫作为“发现人”奠定了《故乡》的经典化基础;以小田嶽夫、竹内好、增田涉为代表的日本文学团体成员的批评与译介形成了建构经典的重要力量;1953年《故乡》走入日本国语教材,获得了更加广泛的传播性和更高的认可度。经过1927年至2009年译介的持续与传承也带来了多样化的译本与出版物,由此获得了不同读者群体的响应,以译者理解与推荐为首的内部因素与以读者反应为首的外部因素协同作用,共同成就了《故乡》作为翻译文学经典的理想建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