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燕在《学术前沿》2024年2月上撰文认为:21世纪的巨大社会变迁,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冲击,社会心态以身心健康和社会文化两种途径表达出来。在此背景下,心理健康社会学的兴起产生了两个转变:从精神卫生学向心理健康社会学的转变,以及从个体心理健康到社会心理健康的转变。社会治理心理学也在中国应运而生,体现为心理建设与国家建设的有机结合,也是社会善治的内涵之一。从心理学视角看,社会善治的重心即是民心建设,社会善治的形式是“由心而治”,其要素与评估指标是好政府、好社会和好公民,洞察人性、约束权力、良善制度、治理能力、保护公民、开放创新是其遵循,权力善用、制度扬善、环境向上、法律惩恶、民心所向是其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