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
刘壮虎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讲人简介:
刘壮虎,男,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逻辑教研室主任,系学术委员会委员,现已退休。1982年从数学系毕业后来到哲学系工作,从事数理逻辑的研究,第一篇较有影响的论文是《等度和不等度的结构及在P-T度下集合的分离性质》,1990年获金岳霖学术奖二等奖。1992年转向哲学逻辑以后,开始了具有独创性的研究工作。最重要的是推广模态逻辑的邻域语义学,建立了适合各种逻辑的普遍的邻域语义学,1995年起连续发表了这方面研究的重要论文。其它的研究工作范围广泛,涉及到大多数逻辑分支,并在归纳逻辑、认知逻辑、悖论等方面都有一些有影响的成果。最近的研究集中在与认知、语言有关的分支,除逻辑研究外,也探讨与此相关的哲学问题。刘壮虎教授认为,数理逻辑为现代逻辑研究提供了基本和重要的思想和方法,是任何逻辑分支研究的基础。在研究方法上强调逻辑技术的重要性,但也应关注相应的哲学问题。
主持人:
余俊伟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评议人:
裘江杰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张 炎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内容摘要:
蕴涵是逻辑中的重要概念,它不同于推出关系但与推出关系有密切联系。不同的逻辑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它们使用不同的蕴涵。可以在邻域语义学中给出不同蕴涵统一的刻画条件,并证明了蕴涵的一些重要的性质。得到了出人意外的结果:虽然有不同的蕴涵,但它们所刻画的推出关系都是一样的。本文建立了只有一个蕴涵联结词的纯蕴涵系统,使用典范模型方法,证明任何纯蕴涵系统的模型完全性。并简单介绍了带蕴涵逻辑的邻域语义学。通过保真性的分析,将蕴涵扩充为弱蕴涵,给出了弱蕴涵的刻画条件和重要性质,用类似的方法证明了纯弱蕴涵系统的模型完全性。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现代逻辑与科技哲学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研究中心
讲座时间和地点:
2024/11/13 14:30-16:30 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二楼2107
信息来源: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