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
刘诗古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主讲人简介:
刘诗古,上海交通大学理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博士后,曾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当代中国史料馆馆长。主要兴趣为利用田野文献与官方档案从事内陆水域史、社会经济史以及二十世纪革命史的研究。出版有《资源、产权与秩序:明清鄱阳湖区的渔课制度与水域社会》、《传统中国地权结构及其演变》等书,整理出版《鄱阳湖区文书》(十册),先后在《近代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新史学》(台湾)、Cahiers d'Extrême-Asie(遠東亞洲叢刊)、《清史研究》、《史林》、《历史人类学学刊》、《学术界》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主持人:
赵世瑜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雅特聘教授
评议人:
李伯重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人文讲席教授
内容摘要:
水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之一。面积广阔的内陆水域以及生活在其周边的人群,是中国历史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然而,在传统的中国历史书写中,水域社会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直到最近三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水是认识中国历史的一个关键”,开始将历史叙述从陆地转向水域。从水域的视角出发,重新讲述中国的历史,揭示人类如何以江湖为生计,如何通过河流与湖泊进行交流与互动。在熟悉的土地农耕社会之外,人类是怎么样适应江河湖海、高原、草原、沙漠、湿地等不同的自然环境,并生存下去,又如何形成与地理条件相契合的社会、经济与政权体系?可以说,探究不同自然环境下的人类生计、资源分配、社会秩序与政治结构等问题,是我们理解多元中国的重要基础。“水域史”研究视角,主张把“水域”放在书写中国历史的另一维度,进而反思和检讨传统的“陆地中心主义”历史叙事,建立和呈现更为多元复杂的历史演进图景。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讲座时间和地点:
线下:2024/11/13 19:00- 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线上:2024/11/13 19:00- 北大文研院视频号、b站和抖音
信息来源: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