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文在《西部学刊》2024年第20期撰文指出:卫生一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内涵的历史变迁值得探究。在罗芙芸的《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卫生与疾病的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古代中国、近代中国、新中国初期以及当代中国关于卫生的内涵要义:古代中国的卫生主要指向个人为达到健康而使用的技巧;近代中国的卫生内涵虽然有“生物医学、公共卫生以及个人的健康要与国家民族的健康相联系”的认知,但是这种“卫生的现代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却难以实现;新中国初期的卫生被赋予爱国主义与反帝国主义的属性,构建了“卫生的现代性”的基础条件;当今中国的卫生发展不但成功实现了“卫生的现代性”愿望,而且是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高质量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