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提升的战略转向
陈虹、张文青在《新闻大学》2024年第4期撰文提出研究观点:在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语境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和碰撞导致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遇到了一定阻碍,战略传播成为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手段。为了完成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到国际战略传播的效能提升,应充分利用多元主体协商实现总体战略目标、多重叙事整合实现意义阐释、多链关系共建实现行动价值最大化的作用机制。该机制集中体现了三个维度的转向:战略思维的转向、战略叙事的转向以及战略行动的转向。在此基础上,研究尝试构建中华文化国际战略传播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体系的战略布局
张昆、张晶晶在《中国编辑》2024年第4期撰文提出研究观点: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应对国际舆论挑战及发挥国家文化软实力作用的时代要求下,构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体系具有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带动中华文化创新创造、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推进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重要价值。要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体系的构建摆在全局性的战略位置,在资源层面、情感层面、渠道层面、效果层面谋篇布局,从提升塑造力、感召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着手,加快形成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走入民心的新格局。(一)强化塑造力:基于中国特色整合文化资源。一是蓄好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凝练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精粹。二是挖掘中华文化的时代内涵,打造循环创新的资源体系。三是定位中华文化的国际坐标,寻求高维高阶的共通理念。(二)提升感召力:基于全球民意寻求情感认同。一是实施全球民意调查,研判国际舆论态势。二是精准对接情感需求,增进中外民心相通。(三)扩大传播力:基于多方赋能创设全媒体传播环境。一是以科技创新赋能中华文化的全球数字传播。二是以商业贸易拓展中华文化的品牌渠道传播。三是以产业振兴整合中华文化的传播资源集群。四是以人才建设助力中华文化的传播效能提升。(四)拓宽影响力:基于交流互鉴共享文明成果。一是阐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基于世界文明多样性的话语体系。二是以对话共存破解对立冲突,以接纳文化差异促进交流互鉴。
新技术背景下的数字叙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新动力与新策略
申哲、殷乐在《对外传播》2024年第9期撰文提出研究观点:新技术背景下的数字叙事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因此,有必要在厘清数字叙事概念的基础上,提出讲好中华文化故事的新策略,即从数字叙事的三个重要维度内生叙事、审美叙事和互动叙事来探索,以内生叙事促进文化内核与技术逻辑的融合,以审美叙事重组文化意象与数字意象,以互动叙事开拓文化故事讲述新局面,从而加快构建中国叙事体系,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