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文明研究
来源:西部学刊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文明意蕴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袁祖社于《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8期撰文提出研究观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叙事没有将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排除在历史进步观念之外。西方现代性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严重的负面后果,是人在与自然、共同体以及自我的三重疏离中失去了平衡。中国式现代化在谱写新文明形态过程中确立了生态实践路向,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道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在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生态实践中,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建构,以生态和绿色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以显著特征和本质要求。

“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的基本逻辑

张永生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9月27日发文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建立了生态文明体制的“四梁八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对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生态文明基础体制主要包括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两方面的基础性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制度。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意蕴及其推进路向 

 王茹俊、王丹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1期撰文发表研究观点: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形态,在生态维度上表现为绿色发展的现代化样态,包含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人民创造美好环境福祉、基于中国生态国情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多维生态意涵。事实上,中国式现代化彰显出人类最质朴的生态价值需要,创造了人类生态文明新样态,对推进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和世界各国共同绿色发展意义重大。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人-社会-自然”的本质关系,要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立起和谐共生的生态发展新秩序。

中国式现代化中蕴含的独特生态观的整体性特征和贡献

张云飞《学习与探索》2024年7期撰文提出研究观点:中国式现代化中蕴含的独特生态观在科学回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何以可能的过程中,从生态观角度提出了以共同体为核心的生态世界观、以满足人民群众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核心的生态价值观、以生态兴则文明兴为核心的生态历史观、以生态文化综合创新和文明和谐为特征的和谐文明观、以全民共有共建共治共享为核心的生态民主观,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使中国式现代化“六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呈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整体性特征。这一整体性的现代化生态观表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通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规定。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881475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吉祥路168号豪盛时代华城4号楼15A02

邮编:710065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