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源在《社会科学研究》杂志2024年第4期撰文指出:儒学何以在冰上丝路上传播和融构是当前探索中欧文明互鉴与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重要且新颖的论题。不同于以往欧陆儒学研究的理论范式,北欧语境特别关注伦理道德背后的天道根基及其与本土新教神学的价值互动。作为北欧儒学的重要镜像,芬兰文语境对儒家经典的早期译介与研究呈现以神释儒的诠释特质,深嵌于科和宁、王为义等近代传教士探索中国哲学形上精神的神学实践。然而,经尼基拉夫妇及高玉麟等汉学家的不懈努力,当代芬兰文儒学译介与研究逐渐脱离基督教神学传统范式而转向回归儒学本义的诠释路径。这种诠释策略转型折射出儒耶异质信仰坐标相遇中核心价值观的调适与互鉴,凸显出不断还原儒学本真并促进“形上本体-形下伦理-范畴术语”等多重释义立体对话的历史进程,不仅为当前探索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也为拓新中国传统哲学译介与海外传播理论提供了崭新理论视阈与重要思想资源。
(高源,系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长聘体系副教授、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