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人工智能研究

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袁 辉、韩居伯于《现代经济探讨》2024年10期撰文提出研究观点:人工智能逐渐成为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工具,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利用2011-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对于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促进了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可信。机制分析表明,人工智能通过创新驱动效应、人员激励效应、劳动力配置效应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工智能更能促进成立较早、规模较大以及高科技企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高学历员工占比较大、董监高无海外背景、劳动雇佣不足的企业中,人工智能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更大。研究揭示了人工智能在产业升级和国家经济转型中的潜力与作用,为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释放开源发展潜能,助推新质生产力

 《经济日报》2024年10月4日刊登作者黄鑫的文章“释放开源发展潜能,助推新质生产力”称:开源正引领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创新迭代,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手段、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要夯实开源发展根基,积极推广开源模式,提升开源治理水平,共享资源、共建生态、共用成果。

在日前举行的2024开放原子开源生态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开源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重点领域开源社区建设,赋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实现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开源是集众智、采众长、加速创新的有效手段。开源即开放源代码,即在遵守版权许可的前提下,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修改甚至再发布软件的源代码。开源通过将创新成果、信息知识开放共享,集结全球智慧,促进创新资源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减少研发成本和时间,加速软件迭代升级。安卓操作系统的成功就是开源模式的典型例子。

数字经济时代,开源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目前全球97%的软件开发者和99%的企业已使用开源软件。开源起步于软件领域,在数字经济时代迅速发展壮大,已逐步拓展至电子信息制造等硬件领域。当前,开源正引领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创新迭代,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手段、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

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赋能新闻行业发展

郑雷、郑立波于《现代出版》2024年8期撰文提出研究观点:人工智能是新闻行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作为智能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与其他新质生产力紧密协同,推动技术和模式创新,提升整个行业的新质生产力水平。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新闻行业的转型之间存在双向驱动关系,这种互动可以分为结构性互动、流程性互动和调试性互动。结构性互动涉及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结构变革;流程性互动包括生产和传播过程的互动;调试性互动涵盖技术适应、管理适应和规范适应。为了推动新闻行业新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各方应通过协作、监管、教育和创新,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深度转型升级,并优化人工智能发展,确保对新质生产力的可控性。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框架与路径

任保平、王昕于《社会科学》2024年7期撰文提出研究观点:作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是数智时代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抓手,而实体经济的数智化转型又极大拓宽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由此构成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从要素端看,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利于优化新质生产力的要素禀赋结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从需求端看,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利于促进需求结构变革,提升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需求拉动力。从产业端看,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利于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载体,强化人工智能与三大产业融合。通过关键技术创新、数智化改造、数智化生态构建、企业数智化转型等路径,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技术融合、产业融合、生态融合与平台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新阶段,应坚持企业主体、创新引领、开放融合、协同治理的政策取向,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广度与融合深度,更好地发挥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作用。

 人工智能赋能“生产要素、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羽,于2024年08月11日 在“国际智能网联科技产业研究院公众号发文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在深刻地影响全球经济的多个方面,包括生产方式、劳动力结构、商业模式、全球竞争格局以及经济政策和法规。这些变化不仅带来了经济增长和效率提升的机会,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调整需求。新质生产力是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背景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型生产力。新质态、高质量的生产力,代表新型的区别于传统,高质超越了旧质生产力的跃迁。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超越,需要新的生产关系与之适应。突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等特征,强调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是契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的生产力,也是能带来高品质社会生活的生产力。对于全球竞争中的战略意义在于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形成新的发展动能。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经历了传统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力两个阶段,现在正向新质生产力方向大步迈进,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人工智能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就业机会,以及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如智能制造和自动化,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减少浪费。同时,人工智能还能够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如在线教育、健康诊断、金融服务等,这些新兴的服务业态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人工智能正在推动经济结构的根本变革。传统行业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转型升级,新兴行业如大数据、云计算等也因人工智能而生。这些变化提高了整体经济的生产力,促进了产业间的协同和创新,推动经济向更高端、更智能化方向发展。当前,人工智能正在渗透并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将成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领性力量。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和最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人工智能在很多产业领域具备场景丰富、数据海量等独特优势,为人工智能新技术集成应用和迭代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这是很多中国产业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路径,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要求意义重大。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881475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吉祥路168号豪盛时代华城4号楼15A02

邮编:710065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