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翘楚谢清果
作者:付小梅


谢清果,哲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双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访问学者,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兼任华夏传播研究会会长、华夏老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等职。联合主编《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华夏传播研究》《中华老学》三本集刊,主编《经典与传播研究丛书》《厦门大学华夏文明传播研究文库》等8套丛书,出版《华夏文明与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等著作34部,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一般项目2项,教育部青年项目1项,省社科重大1项,省社科重点项目2项,5次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以谢清果教授领衔的华夏传播研究团队,主要从事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研究,致力于构建以“华夏传播学”为目标的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谢清果教授发起成立华夏传播研究会,秉承“中华文化立场  全球传播视野”宗旨,致力于阐释中华文明何以绵延五千年的传播机制、原理与方法,从而建构传播学“中华学派”。其学术研究特色是,基于中西文明交流互鉴视角,较为全面系统地建构出阐述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打造出富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理论体系——“华夏传播学”。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挖掘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华文明底蕴,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策略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的“共生交往观”是中国传播理论的内核等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观点。

谢清果教授团队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扶贫传播:“中国之治”的当代实践》等文关注中国式扶贫,阐发习近平有关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精神;《中华贤文化与魏晋南北朝端午民俗的生成与传播》一文阐扬民俗活动蕴含着的民族精神;《新时代文明性公共政策传播机制与效能提升研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例》一文关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传播机理;《媒介哲学视域中的中华“门”文化》深入阐述了门、桥等生活媒介对于中华民族生活观念的形塑作用。

谢清果教授团队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承担福建省委智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的“构建福建文化标识体系研究”“推进中华文明的福建标识培育研究”等系列项目,形成的多篇智库专报,得到了省委领导的批示。积极开展美育第二课堂,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荣获福建省教学创新比赛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构建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获《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专题推介。

(本文原载于《西部学刊》2024年第17期封二 )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881475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吉祥路168号豪盛时代华城4号楼15A02

邮编:710065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