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明,1942年9月生,原籍河北省武邑县,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多所高校兼职教授、多种学会理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特聘导师,曾任教育部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64年本科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外语系,1982、1988年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何梓华和甘惜分教授。曾做过记者,丹东市广播电视局局长、党组书记兼总编辑,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新闻系主任,清华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北京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和第十届政协委员,北京政协学委会副主任,《北京观察》杂志社编委会副主任。长期从事新闻学、舆论学、媒介批评和当代中国问题的教学和研究,出版著作37本(包括合著8本),主编《宣传舆论学大辞典》和《应用写作大百科》两部辞书,发表论文610篇,有21种学术论著获优秀成果奖。
《新闻战线》杂志(1990年第11期)发表题为《拓荒者——刘建明博士和我国舆论学》的“人物介绍”,认为刘建明的三部舆论学专著《基础舆论学》《当代中国舆论形态》《当代舆论学》“以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专题著作融为较为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舆论学”。他讲授的“舆论学课程”1989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舆论学概论》一书2011年获中国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二等奖。
1990年出版《邓小平宣传思想研究》一书,此后相继出版多种新闻理论和媒介批评专著与合著。最近几年,他对媒体智能化和智能新闻进行了探讨,对5G传播、媒体算法、视频新闻、区块链新闻、深度伪造、网络战、“元宇宙”等论题进行了辨析,许多论断赢得广泛认同。他的专著《邓小平宣传思想研究》一书1991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科技新闻的空间分布》等三篇论文分别获1997—2000年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一等奖、《迎接网络新闻的挑战》等两篇论文分别获1999、2022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优秀论文奖。他的《当代新闻学原理》一书2008年获清华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他的论文《经济循环论与经济增长的支撑点》1987年被中国改革成果通报编审委员会评为优秀改革理论成果,论文《从世界格局看中国——谈邓小平的胸怀和眼界》1996年获北京市主要报刊优秀理论文章二等奖,论文《香港回归与中国领导人的智慧》获《南方日报》“九七论坛”征文一等奖。有20多篇评价文章对他的新闻学成果予以肯定,复旦大学老一辈教授徐培汀在《二十世纪中国的新闻学与传播学》一书(2002年,党建读物出版社)中提出“刘建明新闻思想”的概念,认为“他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学者”(165—170页)。
刘建明教授的教学和学术研究受到我国新闻与传播学界的高度评价:2003年获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奖”,2012年获“中国新闻学教育贡献人物奖”,2019年获中国新闻史学会“卓越学术奖”,2021年获中国新闻与传播学会“终身成就奖”,2022年获“第十届范敬宜教育良师奖”。
(本文原载于《西部学刊》2023年第23期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