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雨,原名郝一民,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大学传媒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中国赵树理研究会副会长、全球修辞—视听传播学会副会长等,是《华夏传播研究》学术委员、《华夏文化与传播研究》编委、《名作欣赏》学术顾问。
原籍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毕业于河北廊坊师专中文系,曾于北京师范大学就读,师从王富仁先生。
近年来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学评论》《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文艺争鸣》以及《文化中国》(加拿大)、《中文学刊》(澳)、《二十一世纪》(香港)、《联合文学》(台湾)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百篇,《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数十篇,出版专著《为了艺术的永恒上帝——赵树理大众化文艺思想综论》(北岳文艺出版社)、《中国媒介批评学》(上海大学出版社)等二十余部。
在山西工作期间,因科研成果突出荣立省级二等功。在河北大学工作期间,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提名奖、河北新闻奖一等奖,上海市社会科学界优秀论文奖等各类奖项。在中国知网传播学者排名第31位。著名文艺评论家董大中先生在《文艺报》发表题为《文学批评与哲学领悟》的评论文章,评价郝雨文学研究和评论的特色,认为“郝雨先生总是站在现有哲学观念的基础上,面对批评对象求取一种哲学意义的开掘”。
其专著《媒介批评与理论原创》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强调和探索中国化学术原创体系的建立,认为中国化原创学术体系,一是从基本学术概念到整体理论框架的独立创造;二是全面吸收本土的传统文化资源;三是传播学理论的哲学化提升。《中国现代文化的发生与传播》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化启蒙,对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郭沫若等文化先驱在新文化传播中的历史价值和思想贡献,以及对后世的重要影响进行了深入阐述,多有独特见地。
其专著《中国媒介批评学》于2015年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明确追求中国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媒介批评学建构,完全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文化智慧和经典文献为学术资源。从基本概念到理论框架都立足原创性,是一次中国化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尝试。该书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一些专家撰写多篇书评予以高度评价,如《光明日报》发表的书评《媒介批评学的新探索》;著名学者曾一果、龙其林、汪洋等分别发表书评《建构中国媒介批评学的尝试》等;《中华读书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报刊先后发表相关书评。
郝雨多次被《新闻爱好者》《社会科学辑刊》《名作欣赏》《黄河文学》等杂志作为封面人物及访谈专家推出。多家报刊和国家级网站曾发表对其他的访谈文章,如《新闻学者的文化担当——访上海大学新闻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郝雨》等。
(本文原载于《西部学刊》2023年第19期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