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高峰,男,江苏宿迁人,1969年生,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博士,南京大学编辑出版研究博士后,现任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编辑出版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特约研究员,杭州日报报业集团重大主题报道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内蒙古日报社《新闻论坛》杂志学术顾问,湖南省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评委等社会职务。
先后在报纸、期刊、互联网等新闻出版机构有过十多年编辑、采写和媒体管理工作经历。任职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编审、主管(编),《南京日报》评论编辑、评论员,江苏《党的生活》杂志编辑、记者,杭州网副总编(挂职)等,获得江苏省网络好新闻二等奖、河南省新闻奖三等奖、北京市杂文奖一等奖等。
由于从事过十多年的新闻传播实务工作,又有着跨学科的专业背景,研究兴趣比较广泛。经过多年积淀,主要研究兴趣逐渐聚焦在传媒人从业生态、新媒体发展、舆论生态治理、国家形象塑造等领域。对于作为新闻传播主体,作为对媒体内容生产和舆论有着重要影响的“传者”研究尤为关注。长期从事新闻人、出版人、网络编辑、社交媒体从业人员,当下网红、主播人员群体等传统和新兴的新闻传媒人的从业生态,包括其职业发展和职业生存状态的研究。
连续12年在新闻类核心期刊《青年记者》开设“高峰观察”专栏,持续跟踪新闻传媒业的最新发展,发表144篇媒介批评性质的学术专栏文章。从2002年硕士研究生期间公开在《中国记者》发表媒介批评学术文章开始,20多年来,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和媒介批评等学术文章300余篇。其中,CSSCI期刊文章37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文章178篇。所发文章,有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中国新闻年鉴》《中国出版年鉴》《新华文摘》等转载、摘录。
2021年3月,“学术志”“新传学苑”公众号发表《新闻传播学领域最勤劳的300位大咖发表了多少篇论文?》文章,他被列入全国新闻传播学领域最勤劳的300位学者排行榜,以在中国知网收录未完全统计的240多篇文章发文量,位列全国新闻传播学者排名第22位。
从2013年以博士论文《媒介生态学视角下的中国新闻人从业生态现状研究》为基础出版第一本专著开始,共出版《中国新闻人从业生态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6月)、《微传播时代的媒体生态》(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5年12月)、《中国出版人从业生态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3月)、《新社会阶层网络舆论生态治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8月)、《微信舆论传播机制与生态多维治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等5本专著。主编《史量才传播学刊:2020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6月)1本。
学术类文章、著作曾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浙江省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9年度浙江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20年度浙江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新闻出版业“十三五”规划征文优秀奖,浙江省舆情研究中心首届浙江省舆情研究“和山奖”,江苏省新闻工作者协会2003年度新闻学论文一等奖,浙江省社会学会三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三等奖等奖励。
作为一个“半路出家”从事新闻传播学术研究的后来者,他深知学术领域的“治生之道,莫尚乎勤”。十多年来,先后主持“微信舆论的传播特征、机制及舆论生态多维治理研究”和“社交媒体公众号从业人员的主体责任及职业生态治理研究”两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主持“‘一带一路’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论生态治理”“新媒体环境下中华民族形象海外传播与塑造研究”等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课题、民政部慈善事业创新和发展理论研究部级课题、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厅局级项目10余项。
(本文原载于《西部学刊》2023年第13期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