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积玉,中共党员,1949年2月出生于陕西陇县。陕西师范大学二级教授、编审,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校新闻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西部数字出版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咨询委员会主任,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委会副主任、主编,校党委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秘书、人文社科委员会副主任,陕西师范大学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兼任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中国高校系列专业学术期刊《传播学报》负责人,清华大学《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编委,《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规范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
主要从事学术编辑及中国现代文学、学术方法论及编辑出版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担任主编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首批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11家大学学报之一,并跻身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期刊。作为第一带头人(或带头人之一)申报建立了陕西师范大学传播学硕士点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点、博士点与文艺文化传播学硕士点、博士点,在文学院、新闻出版科学研究所及新闻与传播学院指导现代文学、传播学专业硕士、博士、博士后及高级访问学者70多人。先后完成教育部及省级课题多项,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现代传播》《北京大学学报》《复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文史哲》等发表论文150多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编著10余部。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30多篇,有关论文专集收录26篇。先后7次获陕西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10余次获厅局级一、二等奖。个人荣获国家教委、人事部、中国教育工会颁发的“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章,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省广电厅、省记协等表彰的陕西省优秀社科编辑,省新闻出版局、省广电厅、省人社厅评选的陕西省新闻出版行业先进个人,陕西省及全国高校优秀编辑、优秀主编、十佳主编,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编辑终身成就奖、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事业突出贡献奖、玉笔奖等称号。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坚持学术研究,其所做工作主要有:1.发表有关文艺理论、现代文学名刊、现代作家研究的论文多篇,出版有《品评的科学与艺术——鲁迅郭沫若茅盾论文艺批评》,其有关郭沫若文艺批评论、“五四”文化思想、传记文学、古神话传说研究,茅盾转辗新疆行迹及对西部文学的开拓、抗战时期新疆的文学发展等多篇专题论文,多为开创之作,解决了不少学术难题。2.围绕学术、学术性的内涵界定及其特征,学术性与政治性的关系,学术规范体系建构,学术评价制度,学术论文写作学体系、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等专题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为相关领域研究的深化及学科建设提供了新观点、新论证。主编主撰有《学术论文写作导论》《社科期刊撰稿与编辑规范十二讲》。3.围绕编辑学理论体系建构、编辑出版规范、编辑出版现代化、编辑出版管理及学术期刊评价等专题完成了多项课题,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有《编辑学论稿》《编辑学新论》等专著、编著;受委托为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起草(或合作起草)管理文件与技术规范4种,为学科建设及工作改进提供了新见和有益参考。4.坚持40余年对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张仲实作了较系统的研究,先后发表张仲实著译年谱、传略以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贡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他与出版、与文学、与毛泽东交往、与周恩来交往、与茅盾交往史实研究等论文数十篇,编著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翻译家张仲实》,任副主编参与整理、编辑出版中央编译局文库之一《张仲实文集》(12卷14册)。其研究成果多具开创性,被有关方面称为张仲实研究专家。
其事迹被《润物细无声——社科学报编辑家耕耘录》《中国100所高等学校中青年社科教授概览》《中国当代著名编辑记者传集》《陕西人物年鉴》《陕西师范大学学人治学录》《陇州英才谱》《陇县志》等收录,并被《陕西日报》《陕西画报》《报刊之友》《立报》等媒体专题报道。
张积玉为人忠厚,基础扎实,治学严谨,数十年如一日执著于学术事业,视之为自己的生命。目前,他在送走最后一位博士生后,仍在进行张仲实有关专题的研究,编著《张仲实年谱》,并拟于近年完成《张仲实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专著的出版。
(本文原载于《西部学刊》2023年第11期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