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阳,女,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妮伯格传播学院访问学者(2010—2011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传播艺术系访问学者(2018—2019年),研究兴趣为数字新闻业、政治传播、移动互联网、性别与传播。
她在高校面向本硕博学生讲授研究方法,《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版出版于2007年,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界较早地全面介绍各类研究方法的教科书,第二版补充完善了关于互联网研究的方法,于2015年出版,目前第三版正在修订完善之中。
她关于当下我国新闻界转型的思考都集中在《重新出发: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媒体转型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一书里,该书直面现实,紧扣“移动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从移动性、社交性、地方性这些特征出发,考察移动互联网带给中国新闻界的冲击。研究者深入各地多家媒体机构进行考察和调研,收集了大量一手数据和研究资料,访谈了相关从业人员。该书综合使用了文献资料研究法、内容分析法、访谈法、田野研究等多种质化和量化研究方法,研究设计完整,方法完备,逻辑性强,结论具备一定说服力。加速、驯化、情感性、隐喻、制度创业等理论概念首次被用于考察媒体转型,平台、论证结构、受众观等理论概念首次运用经验方法得到检验。该书的多项研究成果在国内新闻传播学界尚属首次。
她曾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课题,召集并主持过新闻传播学科多个学术会议,在英文SSCI和中文CSSCI刊物上发表了几十篇论文。《每日推送10次意味着什么?——关于微信公众号生产过程中的新闻节奏的田野观察与思考》(《新闻记者》2019年第9期)获得了“2020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十佳学术论文”(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委员会,2020年12月)、“第八届(2019年度)全国新闻传播学研究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2020年11月)、“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优秀论文(2020)”(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11月)等多个学术奖。论文《我国报纸新闻中的情感性因素研究——以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为例(1993—2018)》(《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年第11期)获得了“中国新闻业研究十佳论文”(2020)(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学术奖。
(本文原载于《西部学刊》2023年第9期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