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战花,女,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学术兼职为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201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新闻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史学史、中外新闻传播史。2006年至今,任教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兼任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舆情与国际传播研究院研究员。
近年来,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项、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西安市社科项目3项。出版《中国新闻史学史(1949—2019)》《中国新闻史研究目录(1949—2019)》等学术著作两部,参与编写《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新闻写作》等著作多部。在《国际新闻界》《当代传播》《新闻界》《暨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2018年陕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情报奖三等奖、陕西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21年度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此外,入选2018年度高等学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千人计划”、西安外国语大学青年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外学者”计划。
她从事一线教学18年,作育英才、潜心学术,在教学、科研两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教书育人方面,她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外国新闻史、新闻编辑学、新闻理论以及全球新闻传播史专题、深度报道写作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多次获得“校级优秀论文指导教师”“优秀教师”和“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她关注学生新闻理想的根植,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培育家国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健康的职业理想,明晰职业定位,同时她注重学生复合型技能的培养,鼓励学生结合学校特色,紧抓外语优势,这也是她多年来对新闻传播教学理念的坚守与体现。
在科研方面,她长期从事中外新闻传播史、中国新闻传播史学史研究,熟悉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的学术进路、学术图景。2022年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新闻传播史著作整理及书写创新研究”,该项目尝试通过对全球视野下百余年来中国新闻传播史著作的爬梳与整理,勾勒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的学术脉络,为研究者尽快了解学术发展脉络奠定文献基础,并通过在继承与创新之间建构通道,为知识、理论、方法创新提供历史线索和启示,为确立中国相关研究在世界学术语境中的坐标提供参考,为相关研究走出去,争取更多学术话语权提供帮助。
2022年她所负责的“多语种背景下RCEP成员国家社交媒体涉华舆论研究创新团队”入选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在“新文科”背景下,赵战花借助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外语学科优势、成果优势,带领团队成员尝试进一步打破专业壁垒,融入国际政治、跨文化交际、区域国别等学科视野,推动多层次、多维度的学科对话与理论融通,进而拓展本学科的研究视野,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本文原载于《西部学刊》2023年第10期封三)